首页 > 行业资讯 > 其他市行业资讯

其他市行业资讯

互融互通 科创驱动 共建共治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2018/6/21  浏览次数:2206

今年6月1日,作为安徽东向发展与沪苏浙西向拓展的交汇节点城市,宣城与省会合肥、江城芜湖三地同时跻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。

作为长三角科研创新协同的公共平台,G60科创走廊被视为长三角城市群同城化加速器、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。

互融互通,等高对接,坚持科技创新,坚守生态底色。宣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。

互融互通,拓展长三角“朋友圈”交往新空间

以长三角沪苏湖合高铁全面开工为契机,松江枢纽项目加快建设,汇集沪苏湖合高铁、沪昆高铁、沪杭城际等12台26线,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优化,城市群之间人才、资金、项目等要素加速交融,催化长三角城市群的“同城效应”。

在宣城萧山共建的羽绒产业园,萧山新塘街道办财统科科长喻国强还有另一个身份:驻园区联络办主任,职责是协调迁来的新塘羽绒企业与宣城当地产业园的关系。

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张勇介绍,一期落户羽绒企业21家,从原料采集、羽绒生产到羽绒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,二期还会开发与羽绒相关的工业旅游项目。

张勇感慨,宣城和萧山两地通过羽绒产业园共建,不仅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,两地的干部通过交流接触带来了观念作风的转变。

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渐入佳境,苏浙沪皖干部之间互动交流日渐常态化,拓展长三角朋友圈“交往”的新境界。

2017年,宣城市分两批选派55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上海市松江区、浙江省温州市等地挂职锻炼,湖州、南京、杭州、常州等地也派干部分赴宣城各地考察回访。

宣城的挂职干部不但学习了经验,还带回了对接项目138个。宣城市国税局局长查永泉说,以前是“企业围着政府转”,现在是“干部围着企业转”。

科创驱动,“朋友圈”开启长三角协同新模式

坚持创新驱动,加快人才引领,与长三角科研院所协同合作,优势互补,宣城在长三角创新协同链上找到了自身定位。

“我们2016年成立,引进苏浙沪等地软件企业67家,产值超7亿元。目前已基本建成软件培训中心、外包服务基地、众创空间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六大功能区,”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负责人俞佺说,与苏浙沪地区相比,宣城的区位、人力成本、综合环境具备独特优势,长三角一体发展加速了人才“凤还巢”,智谷产业园通过与长三角产业链协同,实现分工合作,找到快速发展的路径。

“人才去留看环境。”宣城市委书记韩军如是说。

宣城市把开发区、产业集聚区等平台作为人才创新创业主战场,建立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13家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个,50多家知名院所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220项。2017年兑现人才奖补资金1400多万元。科创要素的快速集聚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。2017年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.1%和25%。

共建共治,共筑长江经济带绿色“金三角”

坚持发展和生态底线“同守”,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“共建”。宣城将生态文明视为融入长三角的优势资源,不断刷新绿色创新发展的底色。

结合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,共同编制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,强化生态环境共建共治。宣城与湖州等市合作创建宁宣湖杭生态文明示范走廊,打造长三角重要绿色发展阵地。推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,与南京、杭州等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协作,实行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。推动跨界水质联测,与湖州市、常州市建立跨界断面水质监测与城市内河水质监测考核通报机制。

相关文章

·奖补高达500万,2019年安徽省首台(套)重大技术
·全省国际科技合作干部培训班在金寨举办
·黄山市经信委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集中宣讲活动
·六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
·孙杰来宿州调研指导知识产权工作
·宛晓春到池州高新区调研
·利辛县科技局多措并举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
·[项目预热]2020年马鞍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条
·铜陵市科技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(试行)
·涡阳县申请专利费用减缓要提交哪些材料
cnzz统计 cnzz统计数据显示 百度站长 53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