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行业资讯 > 其他市行业资讯

其他市行业资讯

安徽马鞍山:“两化融合”推进降本增效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2017-4-19  浏览次数:2710

 近年来,安徽省马鞍山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,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作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、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,着力做好“产业升级”和“降本增效”大文章。据统计,截至今年2月底,马鞍山市共有9家企业入选国家“两化融合”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,53家企业成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,两项指标均位居安徽省前列。

  “我们的发动机缸体全部采用智能化柔性生产。每台缸体毛坯上线前,先生成一个二维码,通过扫码,机床可自动选择加工程序及所用刀具;生产线上的所有加工件,均通过智能化自动传送。”华菱汽车公司负责人说,现在管理人员只需在办公室电脑上下个订单,发动机总装车间内产品即可通过全自动生产线顺利造出。

  “‘两化融合’的目的就是要引领制造业生产方式持续变革,推进数字化、智能化工厂建设和‘机器换人’工程,提高企业效益,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。”马鞍山市经信委副主任、市信息化管理办主任朱孝军介绍说。

  为了让“两化融合”改革更好地惠及企业,马鞍山市进行了一系列服务手段创新。一是依托产业发展基础,创新工作机制,加快重点产业的信息化建设。同时,通过开展试点示范,引领制造业生产方式持续变革,推进数字化、智能化工程,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效益,促进产业升级。

  二是建立完善信息化项目储备库,积极落实两化融合奖补资金。2016年,新增市级“两化融合”储备项目46个,总数达174个。组织7家企业参加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申报。其中,马钢自动化公司“基于云计算、物联网的能源环保云服务平台”项目入选国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试点,马钢工程技术方案获得中国“两化融合”优秀解决方案大奖。7家企业参加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,34家企业参加2016年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征集,共争取专项补助资金650万元。

  三是依托安徽祥云等本地服务企业,整合一批省内外优质资源,搭建“两化融合”公共服务平台,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批“买得起,用得好”的优秀信息化产品。同时,发挥高校、科研院所的“智库”作用,组建顾问团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和帮扶,并搭建了微信、易信等网络服务平台,及时发布国家政策导向、产业动态、创新成果等相关信息。

  “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,我们已建起了可视化、数字化工厂,实现‘产品全生命周期’管理。”泰尔重工信息中心总监卢林说,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,如同给企业装上了“最强大脑”,让泰尔重工从生产、管理到销售各个环节,都有了质的飞跃。经济日报(4月10日头版头条)

相关文章

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》
·宁国市知识产权局开展“知识产权宣传周”系列活动
·阜阳市科技局召开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动员部署培训
·六安市智慧校园app软件开发作用 2022年开发功能
·时间确定!六安市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申报条件、好处
·亳州召开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
·2020年安徽省宣城市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申报类
·黄山市经信委召开“做诚信企业,做精工产品”宣讲培训会
·2021年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申报条件和程序全面分
·凤台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《凤台县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实
cnzz统计 cnzz统计数据显示 百度站长 53客服